大英帝国真是赚钱的高手,光明正大不行就来点阴招。2024年,英国的官员们通过外交渠道通知各国大使馆,说是各国使馆的工作人员造成了英国的交通拥堵,得交个“拥堵费”。
这笔费用从2003年就有些国家没及时交,英国方面表示这主要是为了补偿各国外交官的高端服务,绝不打折扣。美国拖欠的最多,要缴纳1516万英镑;日本也得出1042万英镑;而中国则被要求分摊930万英镑。
之前有个英国的调查显示,76%的成年人对奥地利的位置都有点懵懵的。可一提到收费,他们的地理水平居然“奇迹般提高”,连中亚的土库曼斯坦都被通知到了。英国还表示,很多文明国家都已经交了钱,就指责美国等几个国家不配合。
老美对此可不干了,直接质疑英国那副抽风的交通系统凭啥收费,还说要对英国加征关税。其实,很多英国的旅行者和留学生早就对国内的交通系统吐槽不已了。
大家对英国的印象往往是拥有全球首条地铁、首条铁路,还有发达的水运和航空。但实际上,英国的交通状况到底怎么样呢?难道真有那么高大上,以至于连美国大使馆都要掏钱?接下来,就来聊聊关于英国交通的那些事。
英国的主要领土是本土不列颠岛,四周被海水包围,河流纵横交错,这为水运的发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岛屿北部地势较高,南部则平坦,这样的地形让公路和铁路运输得天独厚,再加上气候温和,交通业可谓是得到了诸多优势。
早在两千多年前,罗马人还没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岛上的居民就已经开始驾船穿梭于英吉利海峡的港口,开展贸易了。罗马人来到后,开始在岛上修建结实的砂石道路,形成了庞大的公路网络——即罗马大道。
受到这个启发,后来英国的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一度在欧洲名列前茅。
不过当时的生产力有限,加上西欧局势动荡,岛上的人们渐渐明白,大海才是他们发展的边界,海运航线越跑越远、越来越多,皇家海盗也开始奉旨抢劫,还搞起了跨国跨州的三角贸易。
一旦上岸,英国热门城市沿途就有了收费信托。18世纪初,英国在伦敦周边率先推出公路信托,以便筹集交通设施的维修资金,没多久这一模式就在全国推广开来,这也可能是高速收费站的早期雏形。
英国人不仅爱收费,还特喜欢挖运河。18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陆陆续续修了好几条运河,货物在国内运输变得更加方便了。
法国在埃及修建苏伊士运河时搞了点小把戏,英国也没闲着插了一脚,结果埃及的苏伊士运河44%的股份被英国掌握了,埃及最后变成了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956年纳赛尔才把运河收回。
在大英帝国的辉煌时期,从英国本土到东亚的航道关键点,比如直布罗陀、苏伊士、亚丁、锡兰和新加坡,都是挂着英国的米字旗。到现在,英国还在直布罗陀和马尔维纳斯群岛上面扎根。
近代时期,英国人贡献了一项重磅的交通发明,影响了世界历史,那就是蒸汽火车。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人们想着把蒸汽机应用到交通工具上,不过早期的蒸汽机版本既笨重又麻烦,装在车子上面真是费劲。
经过几十年的琢磨,19世纪初,第一台正式运行的蒸汽火车终于问世,最初被用在矿场上。在火车出现之前,不列颠的铁轨已经流行,但都是依靠马匹或者人力来拉,效率真是低得让人难以想象。
蒸汽机车一亮相,英国就开始狂热发展铁路。1830年,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通车,之后英国的铁路建设规划不断扩大,而且很多都顺利实现。1869年,美国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铁路也开通了,为了加快进度,他们还给原住民部落支付了不少安置费。
1863年,英国工程师在伦敦地下修了地道,成功建成了全球首条投入使用的地铁。等到美国发明了飞机,英国也没闲着,迅速研发出自己的飞机,1919年甚至还用飞机去轰炸阿富汗。
一战结束后,英国成立了帝国航空公司,开始专注于民航事业。在大英帝国风头无两的那个时期,交通运输在海、陆、空各个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二战结束后,英国的经济状况急剧恶化,交通设施慢慢开始老化,根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拿铁路来说吧,2007年6月推出的HS2高铁计划,如果能够落实的话,对运输状况的改善可是相当显著,卡梅伦当时执政时也多次提到这个项目的重要性。
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争吵,工程进展得相当缓慢,预算也是一路上涨。等到2024年12月工党掌权后,他们表示要紧急采取措施,解决这些成本问题。
2025年1月,HS2公司对外宣布与西门子交通建立合作关系。到了3月,德国福斯罗集团也成功获取了HS2的高铁零部件大订单。可即便如此,英国的铁路系统依然是问题一箩筐,很多线路挤得水泄不通,许多列车急需翻新和维修,而新列车也暴露出一些质量缺陷。
在公路交通方面,早在上世纪,我国的旅客就对英国的高昂交通费用感到惊讶。在伦敦,出租车的起步价可是不便宜,后续每英里也要花不少钱,司机有时还要小费而不找零;至于伦敦地铁,月票价格一路上涨,地铁站的设施又老旧,某些线路甚至没有网络服务。
公交车的情况也让人头疼,准点率老是跑偏,司机们时不时改改路线,跳跳站;而且有的双层巴士竟然没有监控设备。至于骑自行车吧,在伦敦可得多加小心,盗车现象特别严重,不过共享单车的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早在2002年,英国综合交通委员会就发现,英国的交通系统发展实在是滞后,不仅道路拥堵问题在欧洲排第一,交通基础设施也远远比不上其他欧洲国家。
英国的交通常常会出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情况。2017年夏天,因为气温飙升到30度,火车全线“中暑”,导致严重延误;伦敦机场的行李传送带也坏了,结果不少航班都被迫取消,全国的交通一度瘫痪。再说2019年8月,伦敦发生了大规模停电,整个交通系统都瘫痪了,真是一团糟。
2021年,伦敦的负责人大声警告说,要是拿不到资金支持,地铁网络就要陷入可控的衰败状态;2023年8月,因技术出问题,近千架航班被迫取消,真是让人头疼。
12月,全国铁路公司列车司机和信号员之间的新通信系统出现了大范围的故障。而在英国,交通工人因为工资待遇的问题进行了多次罢工。
在这交通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各国的大使馆当然不想缴什么“拥堵费”,说白了,有时候走路比开车还快呢。
将来英国可能得向那神秘的东方大国讨教一些先进技术,才能缓解交通问题。不过,若是遇上不作为的官员,再好的技术也没什么用。
